新闻学争议对志愿填报有启示,该怎么选,听听大学老师怎么说

沈皓轩 信息传播 13

新闻学争议对志愿填报有启示,该怎么选,听听大学老师怎么说

  要不要学新闻?随着一场争辩,新闻传播学专业上了热搜。根据媒体统计,高分考生中却选新闻专业的人并不在少数,近年来甚至还有竞争加剧的趋势,新闻传播类专业考研竞争也十分激烈。

  华东政法大学新媒体数据研究院院长、传播学院副教授孙祥飞也时常被学生问及专业志愿填报的问题。“新闻传播专业值不值得报考?”他回复道:“从2004年我接触新闻传播类专业开始,到现在已快20年,这个专业一直很热门。”

  孙祥飞(中)与学生们在一起

  热门是不是靠谱,

  关键看时代环境的变与不变

  “不管是高考还是考研,新闻传播类专业一直很受考生欢迎。至少最近20年来,热度没有减过。”

  “遵从内心选择、尊重行业规律、关注时代变化”是对待热门专业最好的态度。孙祥飞解释说,热门专业也有它的变与不变,以新闻传播类专业来说,20年来,这个专业的热度几乎有增无减,一直处在“热门”的状态中,但这个专业的知识体系构成、行业发展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期待也在持续更新、升级、迭代。

  选专业不仅仅要看是不是“热门”,还要看政策环境、行业状态、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的变化。随着时代环境、行业状况的发展发生变化,有的专业可能会由热变冷,也有的可能会由冷变热。

新闻学争议对志愿填报有启示,该怎么选,听听大学老师怎么说-第1张图片-捷宸网络

  有没有一直“热门”的专业?会不会报考时是“热门”,毕业时变“冷门”?孙祥飞表示,没有什么专业和职业是永远热门的。不过这并不会对选择专业构成太大的困扰,因为新技术的发展迭代、经济的结构转型、落后产业的淘汰、新职业的出现,都不是突变完成的。新技术、新产业更新迭代的过程,为我们调整专业布局、更新专业知识体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新闻传播学专业一直热门,与中国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媒体行业有关,也与中国越来越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有关,新闻传播是对社会变化感知最为敏锐的学科之一,它一直在与时俱进地更新它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

  “所以,学习专业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当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适时做一些‘方向盘’的微调,但不要‘猛打方向盘’。”

  孙祥飞建议,选择专业,不妨首先考虑个人是否喜欢,然后再把个人的兴趣放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行业调整、社会需求的角度去选择和谋划。“只有把个人的兴趣与大的时代环境对接起来,让自己的内心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才永远不会过时。”

  学新闻传播,

  绝不是为了当网红

  虽然近期的质疑与争议将新闻传播学专业推上风口浪尖,孙祥飞相信,这并不会影响心怀热爱的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争论是好事,它让大家都关注、关心这个专业的发展,而对专业的热爱也将指引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一跨专业从理工科考入传播学的研究生,比不少学生更快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未来职业领域,这样的真实案例正是来自孙祥飞所带的学生。“我有位研究生,本科是汽车与自动化专业,研究生从零开始,对国际舆情分析有浓厚的兴趣。看得出来他在读每一本专业书,写每一篇专业论文,研究每一个专业课题的时候,眼睛中都是闪着光的。现在他已在某集团公司从事战略研究工作。”

  三张图片皆为华政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

  从学科特点看,新闻传播学的覆盖面广,学科交叉性强,也更需要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们希望学生能在新闻传播学所要求具备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之外,要有自己特别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最好能有两个甚至以上,比如法治新闻、舆情分析、健康传播等。以医疗健康传播为例,就涉及医院形象建构、医患沟通、舆情分析等知识体系,要把本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与特定行业的基本规律结合起来,才能所学有用武之地。”

  孙祥飞建议,选择专业时,一种特别值得考虑的方案是“新闻传播学+X”。综合性院校,凭借各种先天优势取胜;专业性院校,则往往是某一领域当之无愧的王牌。

  比如,华东政法大学有“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美誉。依托于法学优势学科,在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知识体系上,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引领,凝练了新闻、传媒、文化、法治的多维交叉,在法治新闻、网络治理、传媒法制、舆情分析、文化政策等方面构筑了独特的优势。传播学院毕业的学生,除了继续读研、出国留学、考取公务员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互联网头部企业、政法机构宣传部门、法治类主流媒体、大型国有企业、行业知名律所等就职。

  “在传媒技术迭代更新的时代,学新闻传播,绝不是为了获得流量秘籍,做网红。”孙祥飞说,找到自己的发展兴趣,新闻传播学的学习经历将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更希望报考新闻传播学的学生,在对自己的兴趣有所研判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时代和行业的需求。“让个人兴趣、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充分交融才能实现个人的充分成才。”

  万一所学专业不是

  自己喜欢的怎么办?

  有数据显示,仅3%的职场人认为志愿填报很成功。孙祥飞常提醒学生们,“成功与否”不能简单地通过个人主观感受来衡量。

  不同的人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不一样,人们对读书的期待也变得多元,有人读书是为了谋取一份好的职业,有人读书是为了让灵魂变得有趣,也有人一味跟风“热门”,还有人选专业时着重考虑父母的意愿。

  在孙祥飞看来,“归根结底,要看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能否通过专业选择和大学学习获得充分的释放,进而让自己的成才和国家、社会需求充分对接。”

  万一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怎么办?“大一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转专业概率,这是第一次纠正偏差的机会;考研,是完全遵从内心进行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读博,是第三次……每一次机会都隐藏在你对热爱的追求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